
大家好,我是尼摩船长,欢迎登上鹦鹉螺号,跟随我一同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。
有一次,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共进宴席时,问道:“天下间谁才是真正的奇男子?”众臣纷纷答道:“常遇春带领着不到一万的兵力,横扫天下,实属奇男子。”朱元璋笑着回应:“常遇春虽是当世英豪,但毕竟是我的臣下。我倒不能让王保保服从,他才是真正的奇男子。”那么,王保保究竟是谁?为何朱元璋如此赞誉?接下来船长为你细细讲述他的故事。
一、出身名门望族
王保保,本名扩廓帖木儿,出身蒙古贵族。他的先祖曾随元世祖南征中原,家族早早定居在河南江北的光州固始县,因此家族汉化程度极高,从小就取了汉名王保保。
尽管王保保体弱多病,但从小受到了优良教育,勤奋好学且极具聪慧才干。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儿,是元朝著名将领,对他关爱有加,收他为养子。在舅舅的悉心培养下,王保保逐渐熟悉军事知识和战阵之道,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。
展开剩余85%二、接掌舅舅军权
至正十一年(1351年),红巾军起义席卷天下,察罕帖木儿积极招募义兵讨伐红巾军,取得连连胜利。王保保随同舅舅征战,屡立战功,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。
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,察罕帖木儿遭红巾军将领刺杀,元顺帝遂任命王保保为太尉、中书平章政事,统领察罕帖木儿旧部继续讨伐红巾军。王保保首先为舅舅报仇,随后平定山东、关中等地红巾军,暂时稳固了元朝的统治局面。
三、参与朝廷党争
红巾军之乱后,元朝各地官员纷纷自招兵马镇压叛乱,导致军阀割据局面。察罕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曾为争夺腹里地区激烈冲突,王保保接掌军权后,继续与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。
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不满父亲元顺帝昏庸,谋划夺位,打压顺帝亲信。孛罗帖木儿趁机入侵大都,自任左丞相,掌控朝政。爱猷识理达腊遂向王保保求援,请他勤王。
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王保保先后攻下大同,击败孛罗帖木儿,逼近大都。元顺帝趁机刺杀孛罗帖木儿,重掌大权,命爱猷识理达腊还京,王保保护送太子入京,被封为太傅、左丞相。
尽管王保保为平定内乱立下汗马功劳,但朝廷依旧忌惮他权重,元顺帝心存疑虑,爱猷识理达腊亦不满其不肯拥立自己,诸官员更是嫉妒他的地位。王保保对此心知肚明,不愿辅政,更希望在外统兵,遂请求外任,带兵平定江淮红巾军。皇太子多次要求掌军,元顺帝遂封王保保为河南王,统兵出征。
四、军权分歧与内讧
彼时朱元璋已消灭陈友谅,成为江南最强割据势力。王保保清楚朱元璋实力强大,难以轻易剿灭,故驻军河南,命李思齐、张思道、孔兴、脱列伯四将援助。然而李思齐自视高人一等,拒绝听命王保保,三将亦效仿,导致王保保难以统一指挥。
王保保未急于剿灭朱元璋,而是先对付张士诚,认为朱元璋尚未北上。担心李思齐背叛,他遂率兵赴关中,与关中四将结盟,但随即陷入漫长的苦战,给朱元璋创造了机会迅速消灭其他割据势力。
元顺帝见朱元璋日益强大,且王保保久战无果,下令他与关中四将和解,共同对付朱元璋。但王保保不听命,继续进攻关中,派大将貊高突袭凤翔,未料其部下反叛,将貊高劫持并弹劾王保保。
元顺帝趁机撤销王保保官职,令其回封地汝南交出兵权。王保保愤怒退军泽州,朝廷派李思齐和貊高夹击,王保保更杀死朝廷派驻官吏,激化矛盾。
五、王保保被视叛逆
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,元顺帝认定王保保叛乱,下令各地讨伐。明军徐达趁机北伐,攻破山东、河南,迫使元将李思齐等向王保保请罪,退回关中。貊高、关保仍抗争,被王保保击败杀死。
元顺帝恐惧王保保势力,再次恢复其官职,命其与李思齐等抗击明军。王保保谢罪,准备南下阻击,但未及出兵,元顺帝已被徐达逼退北逃,随后大都陷落,元朝灭亡。
六、北元抗明
大都失守后,王保保欲夺回京城,先击退明将汤和,再西进突袭,但徐达与常遇春早有预料,突袭太原。王保保被迫回援太原,部将豁鼻马叛投明军,明军乘夜袭击败王保保,迫其逃往漠北。
洪武三年(1370年),王保保率残部袭扰明边,朱元璋派徐达出击,在沈儿峪大败元军,王保保单枪匹马逃脱。元顺帝病逝,爱猷识理达腊继位,重用王保保抵抗明军。
朱元璋虽多次派人招降王保保,并将其妹嫁给秦王朱樉,但王保保忠于元朝,坚决拒绝。
一日群将聚会,问谁为奇男子,众将称赞常遇春,朱元璋却说:“常遇春虽英勇,我能令其臣服;而王保保,我不能。他才是真正的奇男子。”
洪武五年(1372年),朱元璋再派徐达北征王保保,王保保设伏大败明军,令朱元璋感叹无法招降这位名将。此后,王保保继续多次袭击明军,誓图恢复元朝,直至洪武八年(1375年)逝世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